Latest Result / 巴西交流旅 3月2012 Brazil exchange trip March 2012

本會正副會長賴華景, 蘇子超於2012 年3月份前往巴西聖保羅作交流 。

巴西風箏文化

巴西的打斗風箏於1942年由在當地工作的巴基斯坦人引進。傳統的打斗風箏是完全有尾的,並以手來操控。及後由其他國家之風箏文化影響下,才開始有一些無尾的打斗風箏及線轆出現,尤其受智利風箏文化影響最大。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訪問.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訪問.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March 28, 2009

Videos: Interview of HK Kite Fighting Club (TVB 1991) / 新聞透視訪問(無線電視1991)


Watch Interview of HK Kite Fighting Club (TVB 1991) in ã�¹ã��ã�¼ã��  |  View More Free Videos Online at Veoh.com

Watch Interview of HK Kite Fighting Club (TVB 1991) Part2 in ã�¹ã��ã�¼ã��  |  View More Free Videos Online at Veoh.com


We have uploaded the videos about Interview of HK Kite Fighting Club (TVB 1991).
Please check them. Thank you!



我們已上載新聞透視訪問(無線電視1991)片段。請瀏覽,謝謝!

Friday, November 28, 2008

20081115 - 賴會長香港電台專訪

本會非常榮幸能夠接受香港電台『人生再出發』鍾傑良、任嘉敏主持訪問,並由本會會長賴華景先生詳細介紹風箏的歷史放風箏的工具、放飛範圍等等。

如想收聽或重溫訪問,請到以下網址。

『 人 生 再 出 發 』 鍾 傑 良 、 任 嘉 敏 主 持 [ 趣 緻 人 生 ] _ 風 箏 < 賴 華 景 _ 香 港 風 箏 競 技 會 會 長 >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lifegoing/20081115.html

WMP
realplayer

Monday, October 13, 2008

20081013-擺脫人間一線牽風箏逍遙舞青天 割鳶樂無窮

擺脫人間一線牽風箏逍遙舞青天
割鳶樂無窮

【專案組記者李嘉怡報道】紙鳶乘風滑翔之際,突被"界"鳶者狙擊,定會令人生氣,不少人都視"界"鳶為破壞和野蠻行為,但其實"界"鳶在世界多國屬於正統的競技運動。香港一班"界"鳶愛好者,每天廢寢忘餐陶醉於"界"鳶的樂趣之中,更到世界各地參賽,勇奪多項世界冠軍殊榮。不過,"界"鳶在香港仍屬小眾玩意,一班愛好者希望政府能多加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藍天碧海、白雲紙鳶,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每天下午,這個畫面都會在西沙泥涌出現。香港風箏競技會數十名活躍會員齊集這地,各展絕技,務求要最快"界"斷對方的紙鳶線。他們雖然都是年逾四十歲的中產人士,但玩起上來跟小孩子一樣投入。

「"界"鳶正式名稱係競技風箏,世界各地都係一種好健康"界"運動,可以訓練腦力、眼力同手腳靈活。」副會長蘇子超任職紀律部隊,每當談起心愛的"界"鳶運動,他便眉飛色舞。對於不少人誤解,認為"界"鳶是野蠻行為,他急急為"界"鳶「護航」:「風箏其實係中國文化之一,你話野蠻?西洋拳一樣會打死人,賽車一樣會撞車啦!」

重拾童趣揚威國際
香港風箏競技會約有二百名會員,當中不少會員每年南征北討,代表香港參與多項國際比賽,更奪得不少獎項。會長賴華景曾在○二年法國諾曼第國際風箏賽中,擊敗八百多名對手奪得世界冠軍。從事建築業的他對"界"鳶的癡迷,已達到每天「唔玩唔舒服」的地步。他笑說:「我地細個係街童,冇乜野玩,就同其他小朋友玩"界"鳶,大個之後要搵食,根本冇時間玩,到依家有經濟能力,好自然又想玩番。」

今年在山東濰坊舉行的國際風箏節個人公開賽,香港參賽者便連中三元,包攬了冠、亞、季軍。葉耀威在個人公開賽中奪冠,他笑道「飯可以唔食,工可以唔開,但風箏一定要放!」他稱"界"鳶對力的運用很重要,不能單靠一股蠻力,而"界"斷對方紙鳶線的角度亦要非常準確,否則會連自己紙鳶也"界"斷。

「希望政府多d支持、多d推廣!」三個大男人異口同聲地說,希望"界"鳶有朝一日能列入亞運甚至奧運項目。事實上,"界"鳶早已是全運會的比賽項目,但本港政府一直沒有推廣,反觀內地、韓國、印度和印尼等地的政府均很重視。

藍天碧海,白雲紙鳶,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賴華景(左)、葉耀威(中)及蘇子超(右)都是中產人士,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工可以唔開,但紙鳶不能不放」。周景文攝


"界"鳶用的線轆有別於一般風箏,所用的線為玻璃線。


"界"鳶要有一套專業裝備,與一般放風箏不同。

From: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1013/20081013030509_0000.html


比賽用玻璃線啤鈴轆


13/10/2008



競技風箏即俗稱"界"鳶,是一種正規的運動比賽項目,有體積限制,由一人控制,風箏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由於有別於一般放風箏,故參與"界"鳶的風箏有特別的裝備。風箏線方面,一般風箏用棉線、尼龍和魚絲,而"界"鳶用的線則是玻璃線,質地較硬,容易將對方的紙鳶"界"斷。

款式方面,由於風箏可能會於瞬間被"界"落,故一般多用內地出品,最基本款式是毫無花巧、售價廉宜的淨色紙鳶。線轆的直徑約一呎,較一般風箏線轆大,有利加快收線和放線的速度,線轆中心有承軸(啤鈴),亦有助收線和放線。

參 與者的衣飾,宜穿一條在大腿兩邊加上橡膠條的牛仔褲,因控制線轆時,要把轆壓在雙腿上,有助放線和收線,亦可保護雙腳。另宜佩戴太陽眼鏡和帽子,穿長袖衫 防曬,有些人更會戴皮手套保護雙手。技巧要求方面,要把別人的紙鳶"界"落,須從高處向對方的紙鳶壓下,在線交纏的一刻收放線轆,把對方的紙鳶線斷。

From: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1013/20081013030536_0000.html

Tuesday, August 26, 2008

20021124-香港鳶王 低全世界


香港鳶王低全世界
文: 李嘉怡、朱先儒
24/11/2002
兩個天空,同牽一線,竟是天與地的分別。賴華景憑一條線、一雙手,在法國諾曼第奪得國際風箏賽冠軍,成為「全球鳶王」,可惜偏偏在香港這片天,鳶等同野蠻、危險而備受歧視。他不甘地說:「香港仲有一個世界冠軍,但係又有幾多人會知?」
所有有關風箏的東西,都能在賴華景西貢的家尋獲。由最基本的放風箏用具,以至專業競技用的服裝、紙鳶、玻璃線、過百年的古董線轆、雜誌,還有一大堆在比賽中奪得的獎杯和錦旗……統統都足證他對風箏的癡迷程度。他托一托臉上的金絲眼鏡,靦腆地說:「我以前住葵涌,為玩風箏,一九九三年特登搬西貢住。」
偶然機會 勾起童心
四十六歲的賴華景,是香港業餘風箏競技會會長,自一九九三年開始,與會友四出代表香港作賽,曾多次贏得國際殊榮,今年九月,他更在法國諾曼第國際風箏賽中,擊敗了八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對手,勇奪冠軍。談起風箏,他可以像小孩般手舞足蹈、說個不亦樂乎:「風箏比賽,就係指風箏競技,即係鳶。」
細數對風箏的熱愛,他在六、七歲的時候已萌芽。「細個屋企窮,父母邊得閒理我,咪做街童囉。我成日見到哥哥放風箏、鳶,好鍾意企一邊睇,專執俾人紙鳶玩,即係『擁鳶』,有時又會自己儲錢買。細個同小朋友鬥鳶,覺得好過癮,贏仲好威!」他笑道。
由於家境關係,他十一歲小學還未畢業,便輟學當油漆學徒,從此跟風箏斷了線、絕了緣。直到十八歲那年結婚,在一次偶然機會,來到西貢大坳門,看見別人放風箏,竟又勾起其童年心癮。「我即刻買隻風箏放,點知咁多年後,竟然冇生手,自此我又開始玩番風箏。」

賴華景及其風箏競技會威水史
風箏競技 有助減壓
他在七四年轉行承辦室內設計,不論工作如何繁重,每星期總會抽空去放風箏,因此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笑說:「我沉迷程度,係工可以唔開,但風箏唔可以唔放,老婆初時都有微言,不過佢知道冇我符,後來都支持我玩。」他說,投入風箏競技中,不僅能忘卻所有工作壓力和煩惱,還能增加面對逆境的鬥志。「比賽有贏亦有輸,過程之中,點去戰勝對手,或者輸後檢討原因,對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相處、點去面對挫敗,好有幫助。」
八六年,他跟港澳兩地的風箏發燒友成立了香港業餘風箏競技會,至今已有逾三百名會員,每年都會參加各地舉辦的比賽。對於今年在法國拿了世界冠軍,他興奮地說:「鬼佬問我點解玩得咁叻,我就話,因為我將中國功夫融合邊。」他並不是說笑,鳶是力學、角度控制和風力的結合,空有一股蠻勁,不足以把對手的紙鳶斷。「力運用好重要,好似詠春要短距用近拳、耍太極要四撥千斤,一味大力冇用,用陰力先可以出奇制勝。」
正面推廣 消除誤解
訪問途中,好友蘇子超來找他放風箏。曾於九八及二○○○年,在法國及台北的國際風箏競技賽中奪得個人冠軍的蘇子超,聽後亦點頭稱是:「歐洲人玩風箏,點都唔及亞洲人,因為佢唔會明白箇中道理。」
玩紙鳶玩到摘取世界冠軍寶座,應該無憾了吧?賴華景卻搖搖頭,無奈地說:「我曾多次同康文署接觸,希望佢正視風箏競技呢項運動,奈何有關部門一聽到鳶,就同野蠻、危險掛。人人都知玩風帆有李麗珊、單車有黃金寶,但紙鳶就冇人當係一種正統運動。香港雖然仲有一個世界冠軍,但係又有幾多人會知?」他認為,如果政府能多撥場地,加上正面推廣,定能消除人們對鳶的誤解。「世界各地政府,對風箏競技好重視,每年都會舉辦好多國際賽,反而中國係風箏發源地,香港政府就唔重視。其實,只要將普通玩風箏人,同玩風箏競技人分開地區活動,危險將會大大減低。」


from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21124/20021124011447_0001.html


鳶裝備大起底
文: 李嘉怡、朱先儒
24/11/2002
鳶有別於一般放風箏,而且有特別的裝備。
風箏線:一般風箏線是棉線、尼龍和魚絲,而鳶的風箏線則是玻璃線,質地較硬,屬印尼出品,二千碼約售二十至四十元。
款式:由於風箏可能會於瞬間被落,故一般多用大陸的出品,每隻售價四至五角。
線轆:直徑約一呎,較一般風箏線轆大,有利加快收線和放線的速度,線轆中心有承軸(啤鈴),亦有助收線和放線。
衣飾:宜穿一條在大腿兩邊加上橡膠條的牛仔褲,因控制線轆時,要把轆壓在雙腿上,能有助收線和放線,可保護雙腳。另宜佩戴太陽帽和太陽眼鏡,穿長袖衫防曬,有些人更會戴皮手套保護雙手。
技巧:要把別人的紙鳶落,須從高處向對方的紙鳶壓下,在線交纏的一刻,收放線轆,把對方的紙鳶線斷。

from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21124/20021124011447_0001_1.html


紙鳶五大類
文: 李嘉怡、朱先儒
24/11/2002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期叫「木鷂」,相傳是由二千多年前的哲學家墨子發明。墨子用了三年時間研製,用木頭做了一隻「木鷂」。後來,墨子的學生魯班改用竹做風箏,稱為「木鵲」。及至東漢,造紙術面世,紙風箏正式出現。早期的風箏用於軍事偵察上,後來才演變為民間玩意。及至元朝,意大利人馬可勃羅東遊,便把風箏這玩意帶到歐洲,傳入西方,流行至今。
時至今天,風箏可分為很多類別,主要如下:
創作風箏
一般多以竹和纖維布製成,畫上鮮豔圖案,體形巨大,甚麼題材的圖案也有,動輒過百人一起收放,風箏不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
藝術風箏
屬於創作風箏的一種,但糅合了當地的傳統文化,一般一個人收放,風箏不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
特技風箏
五個人一組,數隻風箏配合音樂節奏,同時在空中做出相同的優美動作,有如「飛行表演」,風箏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
立體風箏
以人物、動物為造型,風箏內充氣成立體狀,一般由三、四人合力收放,風箏不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
競技風箏
即俗稱的鳶,是比賽項目,有體積限制,由一人控制,風箏可作三百六十度轉動。

from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21124/20021124011447_0001_2.html